大头鱼养花原来鲢鳙鱼还可以这样养鲢鳙的产
传统的湖泊、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,但产量很少超过200斤/亩,经济效益不高,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:一是鱼种规格小,用3-4寸(20尾/斤)的大规格鱼种,回捕率低,成鱼规格小,一般2-3斤/尾;二是一次放种,一次起捕,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,造成水体资源浪费,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,天然饵料供给不足,生长速度减慢;三是鲢鳙鱼比例为3∶1。
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,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:一是用斤两鱼种即(0.3-2斤/尾);二是常年捕捞上市,即6-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3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,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,成鱼规格有3-4斤/尾和5-8斤/尾;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∶1-3,甚至全养鳙鱼,价格高,效益好。
鲢鳙鱼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鲢鳙鱼,湖泊施肥主养鲢鳙鱼,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,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鲢鳙鱼四种。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,放养模式也不同。
湖泊、水库主养花、白鲢放养模式
1、一次放种,两次捕捞
一般鱼种放养量为0.5斤/尾,鱼种40斤/亩左右。1.5斤/尾左右的鱼种60斤/亩左右, 6月份开始捕捞,上市规格3.5斤/尾以上。一直可捕到8月止,剩下的年底捕捞,这种模式的产量可达到500斤/亩以上。
2、一次放种,年底捕捞
一般鱼种放养量为0.3-0.6斤/尾,鱼种60斤/亩左右,养到年底捕捞,8月份以后需逐渐投喂人工饲料,否则后期生长速度会减慢,影响产量和规格。这种放养模式产量可达到400斤/亩左右。
3、一次放种,隔年捕捞
由于前两种放养模式,鱼种成本很高,特别是对万亩以上的水体。可放养4寸(20尾/斤)的鱼种,10-15斤/亩,第二年6月开始捕捞上市,这种模式商品鱼产量可达到400斤/亩。
以上三种放养模式是施肥情况下花、白鲢比例为3∶1的产量,如若还想增加放养量,进一步提高产量需投喂花鲢专用饲料。
二、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花、白鲢放养模式
这种模式适合千亩以下的精养水体,花、白鲢与吃食物的比例可达到1∶1,不能少于1∶2。一方面充分利用水体资源,提高产量和效益;另一方面可控制蓝藻水华,花白鲢鱼种规格0.5斤/尾、1斤/尾、1.5斤/尾各和0.5斤/尾左右的白鲢鱼种各四分之一,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。
三、小型精养水体主养花、白鲢放养模式
这种放养模式适合百亩至千亩的精养水体,以花鲢特种饲料为主,辅以生物有机肥。0.5斤/尾、1斤/尾、1.5斤/尾花鲢鱼种和0.5斤/尾左右的白鲢鱼种各四分之一,总鱼种量250-300斤/亩。另套养鲫鱼、黄颡鱼、乌鳢等鱼种10斤/亩。从6月份开始,把握市场行情,捕大留小,产量在1000斤/亩以上。
2 怎样确定鲢鳙鱼鱼种放养量
一、确定花、白鲢鱼种和成鱼的关系的方法
鱼种重量 成鱼重量
1、回捕率: ――――――×回捕率=――――――
鱼种规格 成鱼规格
影响花、白鲢回捕率的因素很多,主要有:1)鱼种大小 鱼种越小回捕率越低,越大回率越高;2)水体大小 水体越大回捕率越低,水体越小回捕率越高;3)凶猛肉食鱼类 凶猛肉食鱼类越多回捕率越低,越少回捕率越高,鳡鱼多的水体回捕率甚至为零。不同水体回捕率不同,不同年份回捕率不同。
2、增长倍数:鱼种重量×(增长倍数+1)=成鱼重量
同一水体增长倍数:鱼种越小增长倍数越大,鱼种越大增长倍数越小;养殖密度越大,增长倍数越小,同等条件下的鳙的增长倍数大于鲢。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,千亩以下的精养水体的增长倍数为5-6;在千亩以上的施肥养殖中,0.3-0.8斤/尾的鱼种增长倍数为9左右;0.8-1.2斤/尾的鱼种增长倍数为7左右;1.2-1.8斤/尾的大鱼种增长倍数为6左右。
3、月增长率: 鱼种重量×(1+月增长率)n=成鱼重量
鱼体越小月增长率越大,鱼体越大月增长率越小;密度越大月增长率越小。花、白鲢0.3斤/尾以上的斤两鱼种的月增长率在35%~60%之间,低密度情况下超过6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