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石豪幽境四十八令人意想不到的美
本文内容出自《全景柳州》,作者李胜昌。有删改,已授权,仅供交流使用,不以盈利为目的,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未经许可,不可转载,谢谢!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综合编辑。
在融安县东南部与鹿寨县、柳城县、永福县交界的方圆百余里的喀斯特峰林峰丛之间,早在晋太康二年(281),就设有常安县。明代,曾有众多瑶民聚居于此。明广西巡抚杨芳于万历三十年(1602)编纂的《殿粤要纂》中,时称永宁州的图上,城外清一色分布着两百多个瑶族村寨。这片曾经密布瑶寨的山地,现在民间称为“四十八㟖[lòng]”。
㟖,也叫㟖场,是当地人称山与山之间的小块平地。自明嘉靖年间,当地少数民族暴动被镇压后,众多瑶寨渐渐与城一起消失了。现在这块地方,大部分属融安县管辖,壮、汉、瑶、侗多个民族杂居。
四十八㟖的㟖,是山与山之间形成的洼地或较为平坦的空地,瑶寨散居在各㟖之间。图为山村春景,树密花稠,俨然一世外桃源。摄影/黄光亮
四十八㟖峰丛延绵,峰林挺拔,树木茂盛,河流蜿蜒,人烟稀少,是桂北的幽雅之地。峰丛、㟖场、天坑、岩洞、明暗河构成的地形特点,也是摄影爱好者拍摄山地景观的优选。
泗顶镇振彩村下泗塘,是四十八㟖中一个只有26户123人的普通小山村。村周边喀斯特地貌发育得非常完好,地下溶洞、天坑、暗河一应俱全。峰峦耸峙、沟壑深切的地形,发育了层层叠叠的拉丹瀑布群。
从融安县城出发,驾车沿357国道行驶一个小时到达泗顶镇,再往桂林方向行驶约10分钟向左转入振彩村下泗塘屯。振彩村村支书和下泗塘屯的老韦,带着我们一起进山。
摄影/邹柳辉
山㟖中有限的土地都种上了罗汉果、百香果、沙糖橘等。我们进山时正是罗汉果点花最忙的时节,老韦种了近千棵罗汉果,那将会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。
走了不到10分钟,听到水声轰鸣。转过一道弯,30米落差的拉丹瀑布,这个隐藏在融安四十八㟖里的胜境在我眼前徐徐展开。飘扬的水雾迎面而来,让人情不自禁深吸了一口气。
拉丹瀑布以多闻名,瀑布群散落在山谷中,瀑布与潭似一对双生姐妹,相伴相生。摄影/黄光亮
悬崖下有一条幽谷,两边石山对峙,植被茂密,更多瀑布就隐藏在那茂密的绿荫下。由小径小心翼翼地下去,即看见一条白花花的水龙跳跃深潭。一潭碧水,凉爽宜人。
再往下走,又见高约20米大小两股的瀑布。瀑下是整个瀑布群最大的水潭,约百平方米,水深2米多,如翡翠般,清澈见底。潭水在阳光下不断变换色彩,瑰丽斑斓。
看到两个村民在钓鱼,我们感到好奇,这么高的山上也有鱼?而且有鲶鱼、鲤鱼、石豪鱼,还有螃蟹。向导老韦说:鱼是从地下河游出来的。
大水潭往下,山沟渐趋平缓。在水流千万年的冲刷下,石灰石形成一个个石凹,大的成潭,小的似盆,有时水流集于一沟,时而分汊两三股,高有两三米,矮如四五十厘米的叠水,层层相连。此时石头也成了一景。
石头边上生长着一丛丛野菖蒲,凑近闻有淡淡的香气。树、藤也顽强地从石缝中长出来,树根老成拙朴。在沟中行走,头上绿荫,脚下流水。突然一个深潭,突兀的一块大石挡住去路。拨开树枝,顺着水流绕行,又可以欣赏碧树石中长、清溪石上流的美景。
真是令人意想不到!拉丹不到一公里的谷中有66座大小瀑布。四十八㟖藏于深闺的拉丹瀑布群,纯净、幽美。
如果说拉丹是瀑布群体聚会之地,那么清潭瀑布则是一瀑独居,自得其乐。从拉丹瀑布处沿357国道往桂林市方向行驶不到8公里,就到了位于泗顶镇山贝村中村屯的思美清潭瀑布。
一条河连通清潭水库,两岸风景清幽,青山倒影,村落炊烟。一路走来,至中村屯河道变陡,有一处断崖,河水从40米高的悬崖豁口流出,随山势跌落,形成一道宽20米的主瀑,水流急湍,溅玉飞花。东侧20米外开出一条分瀑,别有韵致。大家把它们分别称为“父瀑”“母瀑”。
夏季降雨频繁时,瀑布宽度可增至40米,并且形成许多细小的分流。仰望瀑布,只见河水与天上白云相接,似天河之水奔涌而下,撞击在岩石上,澎湃之声振荡整个山谷。水声清脆如铜铃,悠扬似洪钟,大自然的美妙之音悦耳动听。水雾弥漫扑面,令人心旷神怡。
瀑布之下为一汪百余平方米的深潭,潭水清幽,水色郁碧如黛,站在潭边会觉寒气逼人。枯水季节,潭中水清澈见底,可见野生鱼类来回游动。瀑布周边植被四季茂密,与山水构成一幅水墨画。
秋雾弥漫,游人泛舟水面,好一幅“落景余清辉,轻桡弄溪渚”。摄影/黄光亮
石岩屯,四十八㟖深处沙子乡三睦村一个村落。沿357国道行驶到泗顶镇三坡村右转进入沙子乡道约10公里,就到石岩屯。从岩洞中流出的石岩江,水质清澈,绕村而流,沿岸山石嶙峋,竹树丛生。
石岩屯有丰富的岩洞群,那是上天赐给石岩屯的自然遗产。牛岩、经堂岩、走兵岩、石龙石对岩、白马岩、社岩、龙塘岩、狗庙岩、六寨园、长岩、仙人洞等,10多个各具特色的天然溶洞,分布在石岩屯四周。顺溪流上行半里的经堂岩,过去是和尚及信士诵经念佛之地。
村东南半山的走兵岩,是一个长约1500米,由80多个大小溶洞组成,可容纳千人的岩洞。洞内地势平坦,四壁光滑,钟乳倒挂。洞深处有可饮用的流水。洞内大厅还有一个天女池。清咸丰年间,世道混乱,石岩村村民常入洞中避匪盗,并在洞口修建坚固石墙岩门,因此取名“走兵岩”。
石桥横卧溪流,水车转动岁月,一株古樟树见证了石岩屯300多年的历史:石岩吴氏先祖吴志贤,官至明朝世袭千户校尉。清康熙后期,实行民族平等政策,明官后裔也享有求学参政的权利。吴志贤之子吴永昌于康熙五十八年(1719)考取功名,1736年被委任八品乡饮馔宾,栽下此树作为纪念,遂成为石岩屯的守护神。
山㟖在朝阳中渐渐苏醒,虽然土地有限,但是勤劳的山民开垦出良田沃土,种植水稻、果树。摄影/黄光亮
石岩屯人利用丰富的石头资源起房造屋,石头打基,条石砌阶,石板铺地,石礅安门,在住屋之下用青石条建牲口屋以关牲口,楼上住人。过去家家户户在屋下养牛养猪,一来因地势狭窄,二来为避偷盗。
石铺村巷,石墙围院,石砌寨门,石岩人为自己在石山㟖中营造了一个石的世界,一如石岩人坚毅的性格。
- 上一篇:起名谢福闲话石达开中
- 下一篇:路姓起名四个字2021年夏季出生的路姓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