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水之盟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李世民会觉得这
发表于:2024-04-01 10:01:35
来源:翔达资讯
渭水之盟的真相是什么?为什么李世民会觉得这是耻辱?
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渭水之战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在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里,武德九年(626)八月三十日的“渭水之盟”一幕,却是无比憋屈的时刻:是年七月起,东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破关南下,一路推进到距离大唐国都长安不远的渭水便桥畔(今陕西咸阳西南),等于“刀尖顶到大唐鼻尖子上”。登基才二十多天的唐太宗李世民,仅带六人六骑来到渭水边,与东突厥颉利可汗一番愤怒交涉,终于令东突厥大军撤退,是为“渭水之盟”。
然后,就有了贞观三年(629)十一月,那一场荡气回肠的出征:大唐六路大军十几万人,如呼啸利箭直扑北方草原。茫茫暴雪中,大唐战神李靖以三千精兵直扑定襄,一口气摧毁东突厥大军的“心脏”,而后又乘胜追击,在阴山拿下东突厥牙帐,俘虏十多万人。三年前还在渭水畔大放厥词的颉利可汗,也被他的亲叔叔捆了送到长安——曾经统治东北亚草原的东突厥汗国,就这样一战而亡!
正是这一仗,奠定了唐太宗“天可汗”的地位,也正是这一仗,吹响了唐王朝大国崛起的号角。更是这一仗,为中国历史上的“贞观盛世”,打出了和平的环境。今天令多少后人仰望的“盛唐时代”,也是以此为起点。所以当胜利消息传来时,唐太宗君臣彻夜欢宴,连“太上皇”李渊也亲自弹琵琶。虽然唐太宗自己说,当年李渊向突厥称臣的耻辱,可以一战洗雪。但他也一定明白:渭水之盟的“仇”,也报了。
抛开历史的恩怨,单看从“渭水之盟”到“夜袭阴山”的全程,唐王朝以其坚韧执着,在中国历史上,书写了大国崛起的样板,更留下了沉甸甸的硬道理:强敌压境不可怕,蒙受耻辱也并非绝境,但一味的妥协求和,根本换不来和平,唯有正确的战略应对,扎扎实实的自强建设,才是王道!
- 上一篇:孙权任命严畯为都督为什么会被拒绝了呢
- 下一篇:永琪唯一的女儿长大后的封号是什么